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探測太空船「深擊號」(Epoxi),今天成功飛掠哈德利2號彗星(Hartley 2),並在不久後開始將這顆巨大太空岩石沿著太陽系邊緣飛行的影像傳回地球。

監控這項計畫的加州巴沙迪納(Pasadena)NASA噴射推進實驗室(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成員拉森(Tim Larson)表示:「為了這一天,任務小組和科學家一直非常努力。」

拉森說:「可以近距離觀察哈德利2號,真好。」

深擊號太空船的全名是「Extrasolar PlanetObservation and Deep Impact ExtendedInvestigation」,在太陽系飛行兩年半後,終於有機會近距離接觸哈德利2號。

深擊號今天上午10時左右,與哈德利2號相距700公里,並在約1個小時後,開始傳回從未見過的電腦影像。

哈德利2號飛掠深擊號,成為太空船得以近距離拍照的第5顆彗星。

外形如同花生的哈特利2號,長約2.2公里,重約2億8000萬公噸,由冰、二氧化碳和矽酸鹽類的塵粒構成。

科學家說,研究哈德利2號彗星,可以提供有關40多億年前太陽和行星形成的重要訊息,因為它是地球形成時期殘留下來的數十億顆結冰岩球之一,這些岩球由冰、岩石和塵埃組成。

 

相距700公里 EPOXI成功飛掠哈德利2號彗星


美國航太總署(NASA)EPOXI任務於11月4日成功飛掠哈德利2號彗星(103P/Hartley 2),並開始回傳影像資料。EPOXI任務負責人Tim Larson表示,能進距離看到這顆彗星的彗核,任務小組和科學家們近日來的一切辛苦都值得了!

一如先前估計的,太空船最接近彗核時,距離大約為700公里。並在最接近後約8分鐘左右,太空船的高增益天線(high-gain antenna)便對準地球,以將資料回傳,由NASA位在加州的深空聯絡網(Deep Space Network)天線負責接收。大約20分鐘後,第一張接近彗核的影像便躍然出現在電腦螢幕上,將距離地球3700萬公里之遙的彗星真實面貌呈現在眾人面前。



上方是EPOXI上的MRI相機拍攝的接近哈德利2號彗星彗核的連續影像,太陽在右方。可以看到彗核外型像啞鈴、花生或海獺一樣,兩端的大小差不多、地質特徵比較粗糙,中間連接部分則比較窄但地表比較平滑,似乎覆蓋著比較細的塵土;噴流則是從兩端似乎地質較粗糙的部分噴出,這是天文學家首度能將噴流現象與彗星表面特徵一起結合起來研究,尋找噴流發的機制。更多飛掠哈德利2號彗星的相關影像可參閱http://epoxi.umd.edu/。

EPOXI在接下來的2週逐漸遠離哈德利2號彗星的旅程中,仍會持續觀看彗星的變化。這些觀測資料夠科學家忙上好幾年了。而任務科學家們都個個摒息以待,不知道這顆彗星將帶給世人什麼樣的驚奇結果。



哈德利2號彗星是第5顆被太空船拜訪過的彗星。如上圖,其他幾顆包括:
哈雷彗星(1P/Halley):1986年,包括美國ICE、前蘇聯Vega 1與Vega 2、日本Sakigake與Suisei、歐洲ESA的Giotto等都在哈雷彗星最近一次回歸時,飛掠哈雷進行觀測。
布洛利彗星(19P/Borrelly):2001年:美國NASA的Deep Space 1深空1號任務。
譚普1號彗星(9P/Tempel 1):2005年,Deep Impact深擊任務。
威德2號彗星(81P/Wild 2):2006年,Stardust星晨號任務。
哈德利2號彗星(103P/Hartley 2):2010年,Deep Impact深擊任務延伸任務EPOXI。

上述被探訪過的每顆彗星,大小尺寸和外型都不相同,但哈德利2號彗星的體積比深擊任務第一個目標—譚普1號彗星還小100倍左右,是到目前為止有太空船拜訪過的彗星中最小卻最活躍的。各項任務細節可參考http://www.planetary.org/explore/topics/asteroids_and_comets/missions.html。

小行星和彗星是非常類似的天體,目前天文學家還在爭論這兩類天體究竟是否為同一類。日本隼太空船(Hayabusa)於2007年飛掠、甚至登陸糸川小行星(Itokawa),並在2010年將所採集的樣本送回地球。由於外型與這次哈德利2號彗星的影像很類似,中央大學天文研究所阿部新助教授正在比較兩者的差異,或許可以獲得意外的訊息。(文/引用自臺北天文館之網路天文館網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ri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