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要去圖書館「借人」!你沒看錯,這是在從北歐開始發展的「真人圖書館」,館中不藏書,而是準備各式各樣會走動的真人讓民眾「借閱」。這些被借閱的人男女老少都有,大多在社會上具有爭議身分,例如變性人、激進派右翼人士、愛滋病患者、同性戀者、伊斯蘭教徒、脫衣舞孃、酗酒者等等,藉著引發民眾好奇心,達到彼此了解、減少社會上的偏見與歧視。
「真人圖書館」的創辦,要從1993年說起。當時在丹麥生活的混血青年艾柏格,目睹朋友在一次種族糾紛衝突中被刺重傷倒地,於是邀集5位同在丹麥哥本哈根的朋友們,成立「停止暴力」(Stop the Violence)組織,短短幾年間光在丹麥就超過3萬人署名加入。在2000年時,歐洲五大音樂祭的丹麥羅斯克爾德音樂節(Roskilde Festival)邀請該組織共同籌辦活動,主題是「互相理解」,在音樂祭現場,出現了瘋狂球迷與女性主權運動者溝通,街頭塗鴉者與警察促膝長談的畫面,直接促成「真人圖書館」的成立。
↓真人圖書館有各種奇特職業供出借閱讀。
創辦人艾柏格後來成為記者,他深刻體會到許多暴力源自於「不了解」,進而產生歧視,最後演變為暴力或霸凌行為。「但如果這個被歧視的人,就是你身邊的鄰居、朋友,甚至你們每天見面,一起打球吃飯,就因為你了解他,即使他是在歐洲受爭議的回教徒,你甚至會替他說話,同意他是個好人。」
「真人圖書館」並非是真的圖書館,而是用活動的方式在各地舉辦,通常是校園內或圖書館內為主要場合,有時則搭配嘉年華會、校慶等活動。由於發展超過10年,這些「書本」的內容也更多元化,從早期的受歧視者,現在加入更多令人好奇的職業,例如記者、警察、殯葬業者、政治圈人士、黑道成員等。
7歲男孩向「書本」求助 40歲酗酒父親潸然淚下
想要閱讀真人很簡單,民眾一樣按照借書程序,登記後就可選擇要借閱的人,管理者會協助民眾填表,認清自己可能有歧視或偏見的對象;考量到安全問題,「書本」不能外借,只能在場內閱讀,但不限制每次閱讀的人數,可以情侶檔或一家人共同進行;每次閱讀約30到45分鐘,如果「書本」感覺受到污辱,可以隨時中止談話。
↓真人圖書館強調用溝通化解歧視。(圖/翻攝自humanlibrary.org)
在過去的經驗中,「真人圖書館」常常會引起民眾心底深處的共鳴。曾有位40多歲的父親帶著7歲兒子來到圖書館,借閱一本暴力書籍,擔任書本的分享者提到酒後暴力問題,談到許多酗酒者一喝起來就無法自制,最後衍伸出各種家庭暴力。沒想到此時小男孩竟說「我知道,因為爸爸以前就是這樣!」小男孩立刻向「書本」求助,希望幫助爸爸戒酒,坐在一旁的父親聽到此瞬間情緒潰堤,淚如雨下。
↓回教女孩與借閱者暢談。(圖/翻攝自humanlibrary.org)
「真人圖書館」在2000年推出後,至今已有超過10年歷史,創辦人艾柏格馬不停蹄跑遍全世界努力「打書」,除了創始國丹麥外,還在瑞典、芬蘭、挪威、冰島、義大利、荷蘭、比利時、葡萄牙、西班牙、德國、匈牙利、斯洛伐尼亞、塞浦路斯、澳洲、日本、羅馬尼亞、美國、香港等地舉辦,未來可預期將有更多國家共襄盛舉。
脫衣舞孃職業特殊 名列「暢銷書」第一名
創辦者艾柏格表示,由於世界各國文化不同,所以民眾也都有各地專屬的「偏見」。根據《聯合報》報導指出,在丹麥借閱率最高的「暢銷書」,是一位前任脫衣舞孃羅沙,許多民眾對這個行業好奇,有不少女性借閱想了解工作內容,還有人不客氣的直接問她為何要成為性工作者,羅沙總是心平氣和的回答「我只是去跳舞,那於錢有關,與性無關,脫衣讓我賺到錢,但不從事性行為是原則。」已從脫衣舞孃退休的羅沙,現在是個鐵路局員工,她義務擔任反歧視志工,還穿上「借閱我」的T恤幫忙宣傳「真人圖書館」。
↓變性人(左)與借閱者分享自己的心路歷程。(圖/翻攝自humanlibrary.org)
「真人圖書館」的故事多到說不完,在瑞典這個北歐富有國家內,存在著以拾荒為生的年輕人,這個人還有一份正職工作,一邊讀大學,一邊義務教導自閉症小孩。這位名叫約翰的年輕男子,在圖書館分類中屬於特殊類別「垃圾掏客」。約翰並非缺錢,而是不滿資本主義大量製造與拋棄,造成資源浪費,於是在垃圾堆中找尋可用品,從身上套的衣服、腳上穿的鞋子、代步用的自行車、裝書用的背包,全都在垃圾堆中尋得。但他也有困擾,因為法律規定「尚未清理的垃圾算私人資產」,因此常與住戶或商家產生衝突。
↓圖書館員會協助使用者了解自己的歧視心理。(圖/翻攝自humanlibrary.org)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