紋身藝術在日本有著悠久的歷史,可上溯到2000多年前。居住在日本的早期居民—阿伊努人(the Ainu),就曾經有紋身的習俗。漁撈是阿伊努人重要的生計方式,因此他們用紋身裝飾身體,潛入水中捕魚,這恐怕是日本紋身藝術的最早起源了。

日本社會發展的不同時期對紋身的態度是不同的。日本曾接受紋身的行為,但也一度宣布其為非法,後來,他們被視為是與『活受罪』相同的處罰,專門用於被流放的罪犯,是恥辱的標誌。再後來,慢慢擴展到勞工間用以顯示兄弟感情的幫派標誌,情人間海誓山盟的秘密見證,或凡人受到佛教庇護的護身符,等等,這些發展都經歷了一定的歷史階段。

再次,有些特異體質的人做了紋身後,常會發生皮膚過敏、病態反應或留下疤痕,結果是:求美不成反變醜。最後,值得關注的是,據研究,紋身專用的刺青顏料,含鉛、鉻等重金屬及其他化合物,這些有色化學合成物質對人的身體有潛在的危害,是誘發皮膚癌的因素之一。

如今去除紋身的技術有鐳射治療,甚至有些人嘗試著用一個新的紋身掩蓋自己不喜歡的舊的紋身。但它們各有缺陷,如磨平、劃痕法和外科手術就意味著對皮膚的外科切除或深層磨削,常常會引起瘢痕,有時甚至需要植皮。而按照目前的首選方案,在用針對染料色素波長的鐳射治療數月後,紋身圖案將逐漸退去。這聽起來很簡單,但是隨著染料分解,褪色的紋身會變得更像一個毒性化學物質泵。

江戶時代(1603年—1868年),紋身藝術成為浮世文化的一部分。當時在社會上,妓女就用紋身讓自己顯得更有魅力。『工人』(laborers)、『火人』(fireman)則多用身體紋身(body tattoos)。從1720年開始,紋身正式作為對罪犯的懲罰,取代以前的刑罰割除人的鼻子或者耳朵等。紋在罪犯身上的圖案主要有兩種:手臂上的環狀紋身圖案,或者是刻在額頭上的文字,這種處罰方式持續了150年,直到1870年由明治政府廢除。

在這150年間,這種處罰方式使社會上形成一個新的階層,即有紋身的社會遺棄者。他們在社會上沒有地位,無所適從,其中許多人是武士階層廢除以後一無所長的武士們,他們除了拉幫結夥成為不法之徒以外別無選擇,這可能使日本民眾對紋身產生了恐懼心理,這種影響一直持續到今天。

其次,除了這一歷史政策對紋身造成影響外,江戶時代的文化發展也是日本紋身藝術發展的另一重要原因。約在18世紀即江戶時代的後半期,隨著制度的衰敗,普通民眾擁有越來越多的自由和力量,傳統的日本紋身藝術隨著其他的民間大眾藝術繁榮起來。與上層階級不同的是,民眾試圖摒棄數百年的儒家信仰的影響,開始開創屬於自身的藝術文化。

他們關注於小說、戲劇,這些新的發展趨勢都使得當時的日本大眾文化形成新的體系。在這個時期,中國的古典小說《水滸傳》被翻譯介紹進日本,在日本社會相當流行。《水滸傳》中的一百單八位好漢形象在日本民眾中大受歡迎,有些所謂的『綠林藝術家』就將這些英雄好漢的形象紋在人體上。

隨著時間的流逝,其中的一些有紋身技藝的人就成為專門的紋身藝術家。這一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日本紋身藝術具有獨特的日本傳統藝術形式,被稱之為Horimono。這種Horimono紋身藝術是將英雄形象用斑斕的色彩紋滿人的身體,這種方式大致上就成為日本紋身的一種固定的風格。

但在當時,紋身是屬於下層階級的。到了明治政府時期,在努力追隨西方文明的潮流下,明治政府頒布法律禁止紋身,認為紋身是一種原始部落的野蠻行為。但有趣的是,隨著西方資本主義的入侵,外國商船駛入日本港口,日本紋身卻隨著這些商船傳遍西方世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ri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