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晚間網路上出現一段影片,內容是一名17歲的男高中生在校門口,高唱莫札特歌劇魔笛中夜后的詠嘆調,而且,還沒降key!不少網友在觀看影片後大讚神乎其技,直言「頭皮發麻」、「光聽喉嚨就啞了」,並鼓勵他繼續進修歌劇的歌唱技巧。 

據了解,該名學生名叫朱育陞,目前就讀新店高中音樂班高一,是個歌劇迷,也相當喜愛唱歌,根據同學的網誌,他是個連管秩序也可以「用唱的」的人。除了愛唱歌,他的英文也相當不錯,在YouTube上可發現他可用英文與國外網友對談自如,影片簡介也是由英文撰寫而成。 

大約一個星期前,朱育陞在音樂班同學伴奏下,在校門口再度高歌了夜后的詠嘆調,並由同學命名「男版夜后~」上傳至YouTube,影片一開始就有同學說「哇!媒體都在報你!」足見對他的實力信心十足,而歌唱結束後,更是傳來如雷的掌聲與歡呼聲。 

而這段影片在24日成為大熱門,不少人驚呼這根本是神乎其技,直言「比小胖(林育羣)還強!」、「太棒了!」、「聽得我頭皮發麻!」雖然朱育陞是用假音歌唱,可是不但沒有降Key,音準還都有到位,高音女花腔收放自如,眾網友鼓勵他應該好好找個老師指導,繼續鑽研歌唱技巧,才不會埋沒這般好實力。 

男版夜后/男版女高音夜后 

 



國立新店高中音樂班一年級學生朱育陞日前在新店馬公公園音樂演奏會中,以男中音演唱義大利歌劇。

新店高中音樂班一年級男學生朱育陞,以假聲唱莫札特歌劇魔笛「夜后」在網路暴紅,清亮高亢的嗓音被譽為「小胖第二」,朱育陞昨天接受本報專訪靦腆地表示,是否成為「小胖」第二並不那麼重要,他會堅持走聲樂這條路。

朱育陞說,這一曲是本月十三日下午五時,老師要求音樂班的學生在學校川堂做音樂成果表演時,他獨唱的作品,可能是當時經過的同校學生,用手機隨手拍錄後放 到YouTube上,他並不清楚是哪個同學po上去的。不過,他對自己的演唱並不滿意,還說那天他因沒什麼時間練習,還達不到心目中水準,「要繼續練 啦!」

朱唱歌時鋼琴伴奏的同學楊堤安,昨天也陪同他受訪,楊堤安透露好友的秘密,指朱在家都有閉關練習,只是不喜歡出名,個性較保守。

朱育陞國二下學期開始練習聲樂,國三畢業典禮時,代表班級上台表演,練習聲樂已一年多。因為他念士林國中音樂班的老師、知名女高音家林慈音到新店高中任教,才決定報考新店高中音樂班。

朱育陞說,他是以男中音的術科高分,考取新店高中音樂班後,才開始用假聲男高音來詮釋莫札特歌劇魔笛「夜后」,因為用「假聲」去唱歌劇,音律會較寬廣,且夜后旋律較快,唱這首歌曲能讓人印象深刻。

朱育陞說,用假聲唱歌劇時,比較不會受限要唱男高音或男中音,未來音樂的選擇也較多,他會朝男中音或男高音領域來發展。

朱育陞表示,大家不要只看他會唱假聲男高音,他也會唱假聲男中音,像是法國歌劇拉克美的鐘之聲、或茶花女的即時行樂,他每天在家都練習一至二個小時。

記者請他現場清唱,朱育陞說,一定要做好事先準備,如果貿然開口,會破壞網友對上傳這段影片觀看後的評價,婉拒當場開金口。

朱育陞透露來自單親家庭,從小由母親和阿嬤撫養長大,家裡對他學音樂都很支持,但學聲樂的條件就是要護嗓,不能吃辣和生冷食物,睡眠要充足,尤其假聲最多只能練習二小時,聲帶一定要休息,否則可能沙啞。

【記者張祐齊/台北縣報導】國立新店高中音樂班組長吳秋萱昨天說,朱育陞的莫札特歌劇魔笛「夜后」,不少網友評為天籟之聲,幫朱伴奏的楊堤安也很棒。不過,朱育陞在網路上暴紅後,媒體邀訪不斷,也讓校方擔心會給朱育陞太大壓力。

吳秋萱說,朱育陞才十五歲,學聲樂一年多,一夕出名恐讓他承受過大壓力,大家應該多給他一些時間,讓他在聲樂上更精進後,再公開演出比較好。

【2010/10/27 聯合報】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5935933.shtml

 


朱育陞(左)以假聲男高音演唱夜后,同學楊堤安(右)是伴奏。

 

男版夜后~


《魔笛》的內容,由夜后的女兒帕蜜娜被惡魔薩拉斯妥拐走開始,王子塔米諾由於驚嘆於帕蜜娜的美貌,於是答應夜后去救出帕蜜娜。帶著夜后送給他的魔笛及捕鳥人帕帕基諾啟程去救帕蜜娜,在塔米諾見到帕蜜娜之後他們立刻陷入熱戀,此時劇情卻有了很大的轉變,拐走帕蜜娜的薩拉斯妥不再是惡魔,而是德高望重的祭司,而夜后卻變成壞女人,而這對戀人在經過重重的考驗及夜后的阻隢後憑著愛與魔笛的力量終於可以幸福的在一起。  


《魔笛》是莫札特最後的歌劇作品,這部歌劇可以說是德國 Singspiel的集大成之作,劇本為艾曼紐.席克耐德(Emanuel Schikaneder)所寫的。在這部歌劇中,我們可以看出莫札特所呈現十八世紀巴洛克時期的均衡、對立理念,王子塔米諾代表善良、真理的一方,而捕鳥人則是盲目追求物質享受的一方,祭司薩拉斯妥也以其高貴的情操來感化夜后的報復,莫札特成功地將自己的意念寄託於這個童話般的題材中,在這部歌劇裏表露無遺,在這部歌劇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歌曲相當的多,如夜后的詠嘆調、帕帕基諾演唱猶如童話般的歌曲、祭司的合唱、薩拉斯妥的詠嘆調,以及帕帕基諾與帕帕基娜的二重唱,莫札特為《魔笛》賦予了生命,他的音樂清晰明朗,使得整部歌劇充滿了豐富的活力及生命力。

 


內容,由夜后的女兒帕蜜娜被惡魔薩拉斯妥拐走開始,王子塔米諾由於驚嘆於帕蜜娜的美貌,於是答應夜后去救出帕蜜娜。帶著夜后送給他的魔笛及捕鳥人巴巴吉諾啟程去救帕蜜娜,在塔米諾見到帕蜜娜之後他們立刻陷入熱戀,此時劇情卻有了很大的轉變,拐走帕蜜娜的薩拉斯妥不再是惡魔,而是德高望重的祭司,而夜后卻變成壞女人,而這對戀人在經過重重的考驗及夜后的阻隢後憑著愛與魔笛的力量終於可以幸福的在一起


一.從歌劇的體裁來說,莫札特的歌劇創作量非常豐富,而且大都妙趣橫生,齣歌劇「魔笛」則幾乎總結了歌劇在他之前二百年間的發展,他使用了歌劇的所有的要素,創作出這部真正綜合性的古典歌劇

1.帕帕吉諾和帕帕吉娜所唱的曲調不僅是維也納風格的民謠曲風,同時也含「義大利喜歌劇」

2.塔米諾和帕米娜唱的曲調則把義大利風格的詠嘆調和德意志風格的歌曲巧妙協調地融合在一起

3.薩拉斯特洛的曲調則顯現出嚴肅的葛路克歌劇風格(音樂切合劇情,而不應以無謂的裝飾性音樂破壞劇情)

4.夜之后的詠嘆調則顯露出義大利正歌劇風格

5.祭司及武士們的合唱則可聽到巴哈「讚美詩」聖詠合唱的嚴僅體裁。如此多樣的素材豐富而緊湊緊密地成就了「魔笛」


二.從歌劇的類型來說,「魔笛」其實是屬於所謂的「歌唱劇」它是用道白將音樂接連起來的一種歌劇類型,它吸收了當時社會的流行歌謠或民謠加入音樂中,並以敘事化情節進行,所以非常通俗,容易接近的效果,這是「魔笛」受人喜愛的重要因素

三.從音樂的構成來說:整齣歌劇(包括序曲、第一幕、間奏曲、第二幕及終曲)所使用的基礎調是降E大調,而且以降E大調為中心形成有機聯繫的整體,不論大小調的對比,各調間的關係,轉調的巧妙運用,都讓人感覺到井然有序,毫不零亂,使用的動機及音型極富特性,如第一幕開頭急促的快板所營造出被怪獸追逐的急迫情景,及三位侍女殺了怪獸看到王子塔米諾時,情緒由歡呼、讚美、心儀、心兒蹦跳、爭執、內心掙扎、依依不捨的整個變幻,細膩而豐盛

四.從歌劇的內容來說:「魔笛」易使人陷入矛盾,第一幕開始,透過三位侍女的描述及夜之后真情的流露出母親焦慮的慈愛,讓人深信薩拉斯特洛確實是一位惡人,但到了第一幕後半段,薩拉斯特洛登場後,善惡的逆轉有激烈的變化,薩拉斯特洛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高僧,而被搶走女兒的夜之后也露出憎惡的面目,情節的交錯複雜的確令人錯愕,其實莫札特並不從道德上的觀念為出發點,夜之后應該同時具有可憐的母親與可憎的女人兩種面貌,而且兩種面貌都是真實感,並不影響劇情的自然發展與邏輯的思考

五.從意識型態來說:「魔笛」蘊含著莫札特與史康耐德所參加的「共濟會」的博愛理念,十八世紀歐洲廣泛秘密組成「共濟會」,以道德、慈愛為宗旨,以建設和平的理想社會為目的,莫札特在維也納時期,加入這個組織,且深受影響,「魔笛」的劇中人物是以「共濟會」有關係的人物作為象徵性安排的﹔王子塔米諾暗示「共濟會」的保護人約瑟夫二世,帕米娜則代表奧地利的國民,薩拉斯特洛代表維也納的領導人伯倫,夜之后暗指鎮壓結社的王后瑪麗亞,僕人莫諾斯塔圖斯則意指與「共濟會」處於敵對關係的耶穌會莫札特並以音樂來象徵「共濟會」的理念,如序曲一開始的三個強而有力且堅定的和弦,隱喻「共濟會」的信念,智慧、真理、道德,又如第二幕開頭,薩拉斯特洛帶領祭司們為王子塔米諾祈禱,祈求眾神保佑具有智慧、德性、沈穩與仁慈的塔米諾,虔誠的曲調動容

六.從歌劇題材來說:「魔笛」是取之於當時詩人維蘭德所編輯的童話集「金尼斯坦」中的「璐璐」或「魔笛」,當然這部童話集的其他一些童話及一部叫做「奧伯龍」的童話也是「魔笛」的參考資料,這些童話或多或少都帶有些異國情趣與神話童話色彩,所以「魔笛」可以說是「在夢幻中活動」的藝術傑作。 

七.從詠嘆調來說:莫札特將不同角色的詠嘆調各付予真摰的感情與強烈的生命力,一切都是那麼真實,自然感人


1.王子塔米諾的「畫像詠嘆調」,描述王子塔米諾看到帕米娜的畫像一見鍾情,而一往情深,是首不折不扣的讚美式情歌,足以讓人崩潰的深情曲調,久久迴盪不已。 

2.夜之后的「復仇詠嘆調」充分運用花腔女高音的特質將許多華麗的快速的音群完全發揮無疑,讓夜之后心中忿怒與復仇決心充分顯現,也讓花腔女高音的歌唱技巧接受考驗與發揮,令人印象深刻。 

3.帕米娜的「絕望詠嘆調」則描述王子塔米諾因接受考驗,必須保持咸默,讓帕米娜誤認王子不再愛她,而唱出對愛情與幸福的絕望和悲傷,曲調以G小調行板來陳述,憂傷氣氛濃厚

4.帕帕吉諾俏皮的詠嘆調,則真實刻劃捕鳥人不切實際,愛幻想的升斗小民個性,以同樣的旋律重復唱三次,貼切的表達了帕帕吉諾可愛、浮躁、天真的性格。 

5.莫諾斯塔圖斯(黑人奴隸)的詠嘆調則甚具特色,描述在月光下美麗的庭園裏,莫諾斯塔圖斯妄想倫吻熟睡的帕米娜,而「偷偷地」唱了這首詠嘆調,曲調輕快、膽怯,充滿異國情趣。 

八.從重唱曲來說:「魔笛」所運用的重唱包括二重唱八首,三重唱九首,五重唱二首,而且有不同的組合方式,其中較為人熟悉的一首二重唱是帕帕吉諾與帕帕吉娜的「帕、帕、帕」,描述原已絕望的帕帕吉諾接受三位精靈的提醒,以銀鈴喚來帕帕吉娜,兩人相見歡喜激動,而唱的一首熱情而快活的二重唱,令人印象深受刻。另外一首三重唱曲,則是莫諾斯塔圖斯與奴隸們在追逐逃跑的帕米娜與帕帕吉諾時,聽到帕帕吉諾所搖的銀鈴聲,而情不自禁的唱歌跳舞起來,所唱的旋律優美動聽,常被譯成「這是何等美妙的聲音」,它巧妙地運用四分休止符在旋律當中

 

問哪裡可以下載莫札特魔笛裏的夜后的音樂


3個童聲版的


http://mail.ccsh.kh.edu.tw/siathy/L49.wmv


魔笛-夜之后的復仇

Solo: Robin Schlotz

2005.07.24

->聽了幾個不同的童聲solo演唱夜之后的復仇後,這段托澤兒童合唱團團員Robin的版本最令人滿意!唱到夜之后著名的高音部分時,音不但維持準確而且音色仍然完美無暇、毫無破綻!可惜影片不是出自於正式的錄影及收音設備。聽完之後也不妨跟Allan Bergius與Clint van der Linde做做比較。


http://mail.ccsh.kh.edu.tw/siathy/04001.wmv


聽聞Allan Bergius大名已經很久,但其實我對他一直不是很熟析,只是以前聽過其他童聲界的前輩談過他,直到這兩三個星期前聽韓國網友提到他,才又把好久以前買的Teldec出的Bach Cantatas拿出來欣賞,才又覺得天才就是天才,巴哈那麼多的清唱劇中,仍然忍不住要注目Allan所錄製的這幾首。Allan的聲音悦耳的難以找到字眼來述說,我倒是有一個比較抽象的想法或許能夠來形容Allan的歌聲,當他唱完一個音符接到下一個音符時,他的聲音發揮出神奇的「名琴效果」,前一個音符並不立即被取代,而是如同名家抽動名琴一樣,逝去的音色仍然會回盪在空氣中。而平時應該無趣萬分的宣敘調,怎麼被Allan唱起來仍然忍不注的令人想要一聽再聽。

Allan在Dichterliebe這張專輯中也曾挑戰過Mozart高難度的夜之后以及Hallelujah,只是我覺得能夠晚整的唱出夜之后雖然是童聲無以倫比的偉大成就,但總覺得Allan唱起來少了那麼一點女高音的勁道,聽起來不太像夜之后的復仇,到有點像 可愛版的夜之后說故事......。總之,Allan在這張黑膠唱片的表現絕對值得大家給予熱烈的喝彩。

Allan也有發行過影像產品,11歲時他與托澤兒童合唱團其他的團員們錄製了莫札特12歲時寫的歌劇「太陽神與海因瑟斯」(Apollo et Hyacinthus K38)。該經典的錄影雖然非常值得一看且有DVD發行,但是DVD的狀況非常不好,沒有漂亮的封面,更別提DVD內容粗糙的剪接手法,甚至有一大段空白的影像沒有除去,真是委屈了那麼偉大的作品。

Allan於1972年5月2日出生於慕尼黑的音樂世家,因而他年僅六歲就開始學習大提琴,80年到86年間為扥澤兒童合唱團團員。而被譽為他人生最大的成就是在84年時在柏恩斯坦指揮以及維也納愛樂演出的馬勒第四號交響曲中擔任獨唱。

而在離開兒童合唱團的生涯後,Allan的人生仍然繼續多采多姿的發光著,目前為一名大提琴家,對他之後的生活有興趣的人,可以參考Bach Cantatas所提供的詳細介紹。




http://mail.ccsh.kh.edu.tw/siathy/02801.wmv

  1988年,Clint開始在南非的Drakensberg Boys' Choir School演唱童聲女高音的角色。Clint常演唱巴哈的歌曲,像是Peter Schreier指揮的馬太受難曲和聖約翰受難曲都是他擔任獨唱時常演唱的曲目。他也在兩次的公開場合在The Age of Enlightenment管絃樂團的演奏下演唱巴哈的B小調彌撒。

1996年,Clint得到獎學金到Eton College研讀一年,他在此學院也有和Eton College Chapel Choir合作的作品:Top Hats & Tails,在此CD中Clint是擔任Alto的位置。

1998年年底,他獲得了一個頒發給年輕歌手的Cathleen Fernier Bursary獎,在1999年到2001年三年內,Clint是擔任高男中音,參加了在倫敦舉辦的「韓德爾節」中演出韓德爾的Lotario (1999), Ottone (2000) 和Flavio (2001)三部歌劇。

Clint在最在童聲界所知名的應該就是他在1992年演唱的夜之后的復仇,雖然演唱有些許走音且音色也不盡完美。但以一個童聲獨唱家的身分去演唱花腔女高音的角色確實讓人驚嘆不已,感覺和Max Emanuel Cencic演唱的春之聲頗有異曲同工之妙。雖然Queen of the Night這張專輯美其名是clint和Jacques Imbrailo、Johann Joubert、Pieter Engelbrecht及Jaco Vollgraaff其他四位Drakensberg Boys' Choir團員的作品,但其實是以Clint的演唱為主。不過其他歌曲較難引起他人的注目,童聲迷所關注的焦點絕對還是在於童聲版的夜之后的復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rick 的頭像
    arick

    Arick的異想空間

    ari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