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原效應:

 二個颱風靠近時,它們將繞著相連的軸線成環狀,且互相作反時針方向旋轉,旋轉中心的位置,依兩個颱風的相對質量及颱風環流之強度來決定。旋轉時通常較小的一個走得快些,較大的走得慢些,有時亦可能合而為一。日本氣象學家藤原最早研究此種雙颱風旋轉現象,故稱為藤原效應。


由日本氣象學家籐原櫻平在1921年發現的「雙台效應」,就是當兩個颱風靠近時,會繞著相同的軸線,相互作用,並以反時針方向旋轉,位於西側的颱風會向南,位於東側颱風會往北,氣象局預報課長蔡甫甸說:影響程度的多寡,就要看兩個颱風距離有多近,兩個颱風的強度,大小,以及範圍,通常是較強的颱風拖住較弱的颱風,如果非常靠近,小颱風甚至被有被大颱風吃掉的案例。如果越靠近,例如相距一千五百公里以內,相互作用就會越明顯!


所謂「藤原效應」(Fujiwhara effects),是指當兩個熱帶氣旋的中心距離在少於1200公里內(但出現藤原效應的實際距離要視乎兩股熱帶氣旋的大小和強度)時,由於熱帶氣旋本身的渦旋流場的相互影響,使得兩個熱帶氣旋的中心路徑出現相互反時針方向旋轉和相互接近的趨勢(北半球的情況)。這個現象,是由日本氣象學家藤原博士(Sakuhei Fujiwhara 1890-1965)於1923年在水流實驗中首先觀測到的。


雖然藤原效應的定義是兩股熱帶氣旋繞著共同中心旋轉,但是,藤原效應卻可以是千變萬化,並不一定是兩股熱帶氣旋繞著共同中心旋轉:它可以是其中一股熱帶氣旋完全支配另一股的移動方向,或兩股熱帶氣旋互相排開,或一個跟隨一個移動,甚至它們之間不發生藤原效應。因此,每當兩股熱帶氣旋互相靠近時,預測熱帶氣旋的路徑往往會變得十分困難。

 


2006年太平洋颱風季時,颱風瑪莉亞(右上)、強烈熱帶風暴寶發(左)及颱風桑美(右下)之間發生了藤原效應。


1995年,颶風Humberto、颶風Iris及熱帶氣旋Jerry之間發生了藤原效應,並形成了「Parade of Storms」之局面。





 

2007年太平洋颱風季時,颱風米塔(右)與颱風哈吉貝(左)之間發生了藤原效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ri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