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太空總署2日宣布,開普勒太空望遠鏡經過一年多探尋,發現1200多顆太陽系外潛在行星,其中54顆可能適宜生命生存。

據新華社報導,太空總署首席科學家威廉.博魯茨基表示,1235顆新發現天體尚未確認均為行星,但預計其中行星數量占80%。且他還指出,這些天體中,54顆處於「宜居區段」,可能適宜生命生存。

根據太空總署定義,處於「宜居區段」,意味著一顆行星與母星保持適當距離,進而為它表面存在液態水提供條件。另外,「宜居區段」行星的表面溫度大約介於零下17攝氏度至93攝氏度之間。

「54種可能性是個龐大數量,難以想象」博魯茨基說,「這樣的數字令人驚喜,因為在這之前,我們一無所獲。」54顆「宜居區段」天體中,5顆的大小接近地球,其他的與海王星或木星相當。

太空總署官員說,1235顆僅是開普勒望遠鏡,觀測夜空繁星的四百分之一後所得數據,太陽系外潛在行星數量可能是這一數字的數百倍。這意味著,系外行星數量越多,發現有生命存在的可能性越大。

博魯茨基表示,「開普勒」接下來的任務,是考察「宜居區段」行星是否具備支持生命的基本條件,例如合適的大小、成分、溫度和與母星之間距離。不過,一顆行星處於「宜居區段」並不意味著它有生命存在。即便有生命,可能只是細菌、真菌或一些人類無法想象的生命形態,而非智能生命。另外,這些行星距離地球太遠,現有技術條件下,前往那裡可能需要數百萬年,於當下而言存在現實困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ri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