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戰時期,蘇聯秘密研發,計畫用於襲擊歐洲的殺手鐧武器-「裡海怪獸」曾讓西方世界聞之色變。不過俄羅斯媒體報導指出,由於技術問題難克服、作戰用途難以定位,俄羅斯軍方將在近期停止研發裡海怪獸。

1980年代,美國間諜衛星在對前蘇聯裡海軍事基地的一次照像偵察中,發現蘇聯正在秘密試航一種既像飛機又像船的怪東西,與水上飛機不同的是它幾乎貼著水面高速航行。西方給這怪東西取名為—「裡海怪獸」(Kaspian Monster)。   

冷戰結束後,隨著資料解密,外界得以一窺「裡海怪獸」真面目,原來是蘇聯阿列克謝耶夫中央設計局利用翼地效應設計的翼地效應飛行器。所謂「翼地效應」是指飛行器在低高度飛行以及在起飛和著陸過程中地面產生出一種使機翼誘導阻力減少、升阻比增加、飛機升力顯著提高的效應。在這過程中,飛行器就像被一股神祕力量柔和地托起,所以又被稱為「上帝之手」。

翼地效應飛行器通常在距離水面1至6公尺飛行,它的航速接近於飛機,是普通船艦的10倍、氣墊船的3倍以上;載運量向船艦看齊,但是運輸成本卻又遠低於飛機。在軍事運用上,翼地效應飛行器能夠低空飛行,躲避雷達偵測:用於突擊時,能像氣墊船一樣在地面或沼澤上低空飛行,輕易躲過岸防部隊設置的障礙物與地雷。

其中內部編號的KM-6為全球最大的翼地效應飛行器,其航程7500公里,能夠以800公尺的時速將850名士兵運送到世界各地,最大起飛重量達驚人的544噸。早在1975年,德國聯邦情報局已經知道有一種型號的「里海怪物」起飛重量500噸,翼展50公尺,能夠載重約200噸。

雖然藉著較早起步,俄羅斯在翼地效應飛行器領域始終走在世界前茅,不過由於冷戰結束後俄羅斯國防預算拮据、戰場用途不明,以及測試過程中出現多次故障,使得「裡海怪獸」前途未卜。而以「裡海怪獸」為基礎研發的「花尾雞」反艦飛彈翼地效應飛行器雖然具備強大殺傷力,但是也因為技術問題而未能服役。

冷戰結束後,這種不是飛機又不是船的怪物終究成為俄羅斯軍方的燙手山芋,海、空軍都不願承接其研發經費,終究只好讓「裡海怪獸」研發計畫叫停。

↓目前西方國家尚無翼地效應飛行器服役,而俄羅斯的相關計畫也將叫停。圖為廢置的俄國裡海怪獸。〔圖/翻攝自網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ri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