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國家地理網站報導,根據美國宇航局開普勒空間望遠鏡的觀測數據,一個新發現的太陽系外行星系統中可能隱藏著一個“超級地球”。

開普勒空間望遠鏡於去年3月升空,其設計旨在幫助尋找太陽系外行星。其工作原理是“掩星觀測法”——當一顆或幾顆行星通過其母恆星面前時,恆星的光被局部阻擋,其亮度會出現相應的輕微下降。通過開普勒望遠鏡前所未有的精確測光,它能檢測出這種亮度變化並反推出掩星體,即行星的存在。

在對開普勒望遠鏡過去7個月來的數據進行分析之後,一個來自哈佛史密松天體物理中心的科學家小組發現了兩顆圍繞一顆編號為“開普勒-9”的恆星運行的行星目標。該恆星距離地球約2300光年。

其中一顆行星,編號為開普勒-9b,其圍繞母恆星的公轉軌道周期僅為19天。而另一顆,開普勒-9C,則要花費39天公轉一周。

研究人員發現這兩顆行星的公轉軌道具有周期性的快慢變化。這意味著這兩顆行星之間陷入了“引力共振”——它們相互之間的引力互相作用,進而影響各自軌道特性。使用這些數據,研究人員得以計算出這兩顆行星的質量。計算結果顯示,這兩顆行星都是較土星稍重的氣態巨行星。

但是當研究人員試著用這兩顆行星的大小去解釋中央母恆星發生的亮度損失時,它們驚訝地發現了另外一顆微弱的掩星體。檢測到的這一微弱信號顯示有一顆更小,軌道更靠近母恆星的行星存在於這一行星系中。其軌道公轉週期為1.6天。這顆行星質量約相當於1.5個地球,並且是由岩石構成的類地行星。

但研究人員還不能就此慶祝,因為這樣微弱的信號存在許多干擾因素。背景恆星或雙星系統中的伴星都會產生類似的信號效果。 “到目前為止,我們只能說,我們找到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信號,我們很希望我們不久就能取得更多的資料,”馬特·赫蒙(Matt Holman)說。他是這項研究的首席科學家。

但即便這一信號最終被證實確實是一顆類地行星,人類也不太會希望在那裡移民:根據其軌道位置推斷,這顆行星的表面溫度大約為1900攝氏度。關於此次新發現行星系的詳細報導發表於本週《科學》雜誌。

 

美國國家地理網:http://news.nationalgeographic.com/news/2010/08/100826-science-space-new-planets-discovered-earth-nasa-kepler/

 

本文來源:http://tech.sina.com.cn/geo/space/news/2010-08-30/0831420.shtml

 

 

美科學家稱太陽系外可能隱藏著“超級地球”



藝術想像圖:圍繞開普勒-9運行的兩顆土星大小的行星

 

根據美國宇航局開普勒空間望遠鏡的觀測數據,一個新發現的太陽系外行星系統中可能隱藏著一個“超級地球”。

開普勒空間望遠鏡於去年3月升空,其設計旨在幫助尋找太陽系外行星。其工作原理是“掩星觀測法”——當一顆或幾顆行星通過其母恆星面前時,恆星的光被局部阻擋,其亮度會出現相應的輕微下降。通過開普勒望遠鏡前所未有的精確測光,它能檢測出這種亮度變化並反推出掩星體,即行星的存在。

在對開普勒望遠鏡過去7個月來的數據進行分析之後,一個來自哈佛史密松天體物理中心的科學家小組發現了兩顆圍繞一顆編號為“開普勒-9”的恆星運行的行星目標。該恆星距離地球約2300光年。

其中一顆行星,編號為開普勒-9b,其圍繞母恆星的公轉軌道周期僅為19天。而另一顆,開普勒-9C,則要花費39天公轉一周。

研究人員發現這兩顆行星的公轉軌道具有周期性的快慢變化。這意味著這兩顆行星之間陷入了“引力共振”——它們相互之間的引力互相作用,進而影響各自軌道特性。

使用這些數據,研究人員得以計算出這兩顆行星的質量。計算結果顯示,這兩顆行星都是較土星稍重的氣態巨行星。

但是當研究人員試著用這兩顆行星的大小去解釋中央母恆星發生的亮度損失時,它們驚訝地發現了另外一顆微弱的掩星體。檢測到的這一微弱信號顯示有一顆更小,軌道更靠近母恆星的行星存在於這一行星系中。

其軌道公轉週期為1.6天。這顆行星質量約相當於1.5個地球,並且是由岩石構成的類地行星。

但研究人員還不能就此慶祝,因為這樣微弱的信號存在許多干擾因素。背景恆星或雙星系統中的伴星都會產生類似的信號效果。

“到目前為止,我們只能說,我們找到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信號,我們很希望我們不久就能取得更多的資料,”馬特·赫蒙(Matt Holman)說。他是這項研究的首席科學家。

但即便這一信號最終被證實確實是一顆類地行星,人類也不太會希望在那裡移民:根據其軌道位置推斷,這顆行星的表面溫度大約為1900攝氏度。關於此次新發現行星系的詳細報導發表於本週《科學》雜誌。

 

本文來源:http://tech.qq.com/a/20100831/000123.htm


瑞士日內瓦天文台的天文學家16日在法國一個會議上宣布,在3個遙遠的太陽系發現了5顆“超級地球”,顯示與地球類似的行星,可能相當普遍。

  據香港《文匯報》報道,天文學家至今已發現了逾270顆太陽系外行星,大多如木星及土星般巨大,與地球大小相約的行星相對難發現得多。而且由於距離地球太遠,這些系外行星不能直接目視發現,隻能利用天文望遠鏡,靠無線電波或光譜分析等偵測方式,証實其存在來“間接”發現它們。

  
距42光年 高精度儀器偵測

  其中3顆“超級地球”位於42光年外繪架座及南劍魚座的方向,質量分別為地球的4.2倍、6.7倍及9.4倍,均以極速環繞其一顆較太陽稍小的恆星公轉,最快者的公轉周期為4天,最慢者的周期也僅20天。

  這次天文學家利用了名為“高精度徑向速度行星搜索器”(HARPS)的光譜儀,以此証明3顆“超級地球”公轉時令其恆星輕微搖晃,才找到了它們。有份發現3顆“超級地球”的天文學家烏迪裡表示,隨著HARPS等更精確的儀器出現,現時可偵測一些相對較小的太陽系外行星,即約地球質量2至10倍者,可能有一天會發現與地球一樣可居
的行星。

  
另一星系 巨星如22個地球

  天文學家又在“HD181433”恆星的太陽系,發現一顆質量為地球7.5倍、公轉周期為9.5天的行星,及一顆類似木星、公轉周期為3年的行星。在另外一個太陽系,亦發現有一顆質量為地球22倍、公轉周期為4天的行星,及一顆類似土星、公轉周期為3年的行星。

  另一位有份發現3顆“超級地球”的天文學家馬約爾表示,分析過所有利用HARPS發現的恆星后,發現其中1/3類似太陽的恆星,有“超級地球”或類似海王星的行星環繞公轉,公轉周期均在50天以下,並指明顯地現時發現的太陽系外行星隻是冰山一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ri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